东西:在现实关切中不断实现艺术创新
来源:光明网-《光明日报》    时间:2023-08-12 06:03:18

光明日报记者 饶 翔 刘江伟

1966年出生的作家东西,从事文学创作30多年,在大学读书时便开始发表诗歌、散文及小小说,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学担任语文老师,其间,他的写作从未间断,直至成为一名专业作家。中篇小说《没有语言的生活》荣获首届鲁迅文学奖,奠定了他在文坛的位置。

在20世纪90年代,东西与毕飞宇、李洱、邱华栋、徐坤、艾伟等作家一道,被文坛命名为“新生代作家”,他们的文学创作在表达现实关切之外,也注重对艺术形式的探索与创新。如今,这批“新生代作家”已成为中国文坛的中坚力量。在获知得奖消息后,东西在激动之余感到,这份殊荣首先来自文学界对“新生代”这个作家群体的肯定,是对一种严肃文学探索的肯定。


(资料图片)

东 西 资料图片

《回响》这部获奖作品让读者阅读起来很有快感,它借助了侦破、悬疑等类型文学元素,为此东西补习了刑侦学和心理学的知识。某种意义上,这是一部主旋律作品。小说塑造了一位女警察冉咚咚,她以其敏感、细腻和多疑的缜密思维,一而再地破解案件的迷局,同时也战胜巨大的心理压力,最终以超人的智慧和精神力量将凶手绳之以法。

给人印象深刻的还有《回响》在艺术形式上的创新,小说采用双线结构,与现实中的追凶破案并置的另一条线索,是女警官冉咚咚对丈夫——文学教授慕达夫是否情感不忠的侦查,相比前一条主线,这条两人之间的心理战更为内在,也更具张力,充分展现了小说家东西的语言艺术、叙事才华和透视人物内心的能力。用作家韩少功的话说,东西小说中那些“呼啦啦喷涌”而出的“坚实的细节”,使他的小说“全程紧绷,全程高能,构成了密不透风和高潮迭起的打击力”。

《回响》中的人物在幽暗中反复摸索,结尾却为读者留下了一道亮光,这是作者本人最为看重的:“我的内心太需要光了,尤其在各种考验面前。冉咚咚经历了那么多考验,如果没这道光,那她的追求就会没有意义。过去我喜欢悲剧的结尾是相信希望孕育在绝望之中,现在我喜欢光明的结局是因为害怕黑暗。”

获奖作品书影 资料图片

东西是文学界较早“触电”的作家之一,有多部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。这部《回响》也被导演冯小刚改编成网剧,已在今年早些时候与广大观众见面。

“获奖不是终点,而是激励和鞭策,鼓励我继续前行。”东西自勉。从1995年的《耳光响亮》到2005年的《后悔录》,从2015年《篡改的命》到近年的《回响》,东西在自己的长篇小说创作中一直坚持艺术创新。“作家变来变去都是在写自己,写自己的内心,写自己对世道人心的理解与不理解。不变的是,我一直注意创作跟现实的紧密关系,注意小说的可读性和细节的准确生动,并努力追求语言的新颖。”

东西出生在广西河池市天峨县八腊瑶族乡洞里村的一个农家,他此次获奖,也实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在茅盾文学奖上“零的突破”。“荣获茅盾文学奖,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鼓励,也是对我们广西作家的一个鼓励,尤其是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作家的鼓励。”东西认为,广西大力扶持文艺精品创作,注重广西特色文化品牌建设,使本区文艺创作不断拓高原、攀高峰。

《光明日报》(2023年08月12日 04版)

X 关闭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3 今日手机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3005074号-40   联系邮箱:5 85 59 73 @qq.com